基层如何提升应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?

基层如何提升应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?

发布日期:2024-08-21 浏览次数:432

       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9000万余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》《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》等相关文件内容,通过对重大临灾期间河流、水库、塘坝、危房、林地等推动形成隐患排查、风险识别、地震台风等监测预警、及时处置闭环管理,健全应急预案体系,完善应急物资、力量、装备等调配工作机制;加大基础性投入,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;

      我们要对标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任务需要,加大基础性物资储备投入,细化基层应急物资库的分级设立和分类布局,推进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供油、供热等生命线工程的“平急(疫/战)转换”改扩建,引导实物与产能相结合的物资装备运作模式,确保调用平衡、保障下倾、关口前移。还要抓住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,按照“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干净水喝、有安全住处、有卫生防疫措施”的“五有”要求,改造自然灾难避险基础设施,充分发挥转移疏散、安置救助和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,避免次生或衍生事故。同时,按照《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》《应急避难场所标志》等国家标准,规范容灾备灾场所的功能分区,合理划定公园、体育馆、人防工程的窄带网络覆盖半径,保底“三断”(断路、断网、断电)孤岛场景下的指挥通信能力。

面对灾害新形势,如何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,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?  针对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、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调查,围绕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制修订应急预案,包括指挥组织与现场管控、救援队伍与处置措施、信息报送与物资保障等规制方案,迭代优化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应急预案体系。要规划实战演练及回溯评估,参照《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》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》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》等相关文件规定,验证应急预案牵引预警准备和指导善后重建的复盘作用,要理顺基层应急预案运转机制,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(市、区、旗)创建为契机,共建共享联合预案数据库,探索其与政府部门预案及国防动员预案的衔接范式,拓展府际协作和对口支援。

乡镇是应急管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要健全乡村应急组织体系,要不断壮大基层应急救援力量。依据《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》《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力量下沉,结合人口规模、经济体量、风险等级、灾种特点等预置要素,突破部门隔阂,编成专兼结合的抢险救援队伍。要提升基层综合救援效能,挖潜民兵、预备役以及保安员的就近优势,加强医疗卫生救护、突发事件处置、心理伦理调适等专业培训,促进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依托韧性社区的宣教平台增强社会公众急救、自救、互救能力,发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先进典型作用,营造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安全文化氛围。

来源: 本文 中国社会科学报  编辑:臧超 徐志坚

皖公网安备34081102000396号